《要打國際戰線,就別用恐同英文詞》
從3月宣布限聚令首天,我已預計到政權會以防疫為名,打壓為實,出現各種荒謬濫告的情況。
母親節當日,有抗爭者在尖沙咀海港城叫口號,其中一名女士在身上掛牌,反對胡亂票控,以英文寫「You give me a ticket,I write this to Tang the faggot」。F詞解作同性戀者,是貶義,整句意思就是:「就是「你給我告票,我就向鄧炳強這個死基佬申訴」,立場新聞報導後,獲頗多網民讚好。
與其說這是恐同的問題,不如說這是香港人對其他文化認知不足的問題。該名女士本意大概是想用與「ticket」押韻的侮辱性詞語,勉強找到F詞便用了。
暫無證據顯示鄧炳強是愛男人的同志,大家只懷疑他是另一種同志。用F詞攻擊同性戀者,固然是恐同,用恐同的詞攻擊直男,這種侮辱,是建基於醜化同性戀者群體之上:你看,你根本不像男人……跟那些死基佬一樣。
字典只會告訴你,這個詞是侮辱性,但不會告訴你,在歐美社會中,這個詞有甚麼歷史傷痕,今時今日為何會引起巨大的反感。
正如你想罵世衛譚德塞失職,也不能罵他「力架」,拖整個黑人群體下水,這樣是捉錯用神,攻擊失焦。
荷里活電影也曾出現F詞,1992電影《落水狗》(Reservoir Dogs)中,一班黑幫成員要準備身份代號,抽到「粉紅先生」的人不滿為何他要分配這個顏色,結果被老大罵「因為你是個死基佬,好吧?」導演昆頓塔倫天奴向來愛玩禁忌,其他作品對白「力架」滿天飛,身為白人的他,於《危險人物》(Pulp Fiction)還粉墨登場客串,當面罵森姆積遜是「力架」。不過看context背景,這些用F詞N詞的人,都不是正人君子。
2016年金像電影《月亮喜歡藍》(Moonlight)更能表達目前的社會共識。片中同性戀細路被欺凌者罵F詞,他首次聽到,不明所以。前輩告訴他,這是要令同性戀者難過的字眼,不要讓任何人這樣稱呼你。
美國諧星Bill Burr多年前有頭髮時還會用F詞開玩笑:「乜你咁樣做,唔通你係死基佬?」時移世易,近年他光頭後也收歛了。你可能會質疑這樣太過政治正確,可現實歸現實,你有心做外國文宣,要打國際戰線,就不要認同一些會趕走外國同路人的做法。
這樣才是真正顧全大局。
我提議,改為maggot(蛆蟲)還好,反正是軍隊中習慣用來侮辱下級的詞。
文:謝天下